《父後七日》電影、小說 讀後感

作者:劉梓潔           出版社:寶瓶文化

導演:王育麟、劉梓潔   演員:王莉雯、吳朋奉、陳家祥、太保

 

事先借到小說,不過小說主人說:『先去看電影版,比較不會失望…』果然,很多小說改編成電影時,都會發生細膩度或感受度不夠的缺失…這也是文字的優勢吧!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,我曾一度擔心閱讀、書本紙張、書店、圖書館等會不會被淘汰…(應該是我想太多了吧!)文字~還是有一定的魅力啊!!!

電影一開始讓人發噱的對白跟想像力,很引人入勝…一度有『台版送行者』之稱的說法,不過很多情緒醞釀及對白都點到為止的處理方式,個人覺得有點可惜…應該有很多反思的地方可以處理的更好…

在它上映時,沒有勇氣去看的理由之一,是它剛好碰觸了心底不想去面對的那一塊…雖然說是以幽默的方式去呈現,但父親走的當時也是只有我跟表弟…從醫院坐「無醫車(救護車)」到殯儀館,那時的點點滴滴,想起來還是會酸酸的啊…對於那些繁瑣的儀式也曾經一頭霧水,很想問『為什麼要這樣,為什麼要那樣…』不過在那種嚴肅的場合,其他老人家通常都不太希望你多嘴…(當然,我們家儀式簡單許多!都簡化那麼多了,還是讓我覺得很麻煩…何況是電影中的主人翁)

一邊看著電影片段,一邊回顧自己當時的情緒,就跟影片最後女主角阿梅一樣,我們都以為那傷口癒合了;我們都因為工作忙碌而逐漸淡忘(我們以為我們忘記了)…但卻總會突然有一個點;一個情景;一個動作…然後崩潰的不能自己;然後發現原來自己沒有那麼健忘…

 

 

『我這一生,最最荒謬的旅程即將啓動…』

小說(嚴格說起來是散文集)以這句話為開頭,接著以戲謔的語句描述奔喪的情景,穿雜著父親生前的回想,想像著要是父親在的時候會怎樣處置,除了這些,小說中對於後續自我情感的舒發,家族親戚間的個性描述也頗深刻…對於爺爺謹慎固執受過日本教育的A型性格,我的印象極為深刻,讀到的時候常能夠感同身受「啊!受過日本教育的老人家真的都是這樣…」

〈父後7日〉其實只是一篇很短很短的散文,文章雖短,卻在字裡行間;許多的情境間,表達了許多的不捨,這也是我覺得作者很厲害的地方…

精采的東西,表達方式不用太長,精準就好…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vy0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